主題報道
【打擊衞生黑點之五:紅磡】
打擊衞生黑點成效顯著 紅磡街坊大讚政府雷厲風行
紅磡紅湖大廈位於蕪湖街18-22號,其後巷一直以來就屬於當區衞生黑點之一,本就不寬敞的小路上堆滿垃圾和雜物,更有污水流淌,人來人往,造成諸多不便。新一屆政府上任後,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帶領各部門展開「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行動至今,取得成效顯著。
街坊丘女士住在這一帶逾40年,逢年過節時商鋪將雜物堆放在公眾地方,她身為社區義工,收到很多街坊投訴無果。丘女士指,雜物堆積在後巷,一來容易引起火警,二來日曬雨淋滋生細菌,在疫情下給街坊的健康帶來隱患。現時街道回復乾淨整潔,丘女士感到開心,希望未來加強溝通,政府部門在「特首效應」的帶領下心繫民生,做事「快、靚、正」,對特首李家超充滿信心,相信政府在各項工作上會做得更好。
林女士表示,1990年代搬入紅磡一帶,過往樓宇間道路擠逼、衞生情況堪憂,困擾居民已久。新一屆政府帶領下,政府人員工作雷厲風行,市民深有體會,有信心香港大放光彩。
九龍城署理高級行政主任李智謙表示,以往附近商戶習慣將發泡膠箱等擺放在後巷,不僅影響市容和阻塞通道,也為老鼠提供藏身地點,箱內的菜渣也為老鼠提供食物,導致嚴重鼠患問題。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帶領的打擊衞生黑點的計劃,統籌政府各個部門,產生協同效應,針對性處理衞生問題,取得顯著成效,產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行動亦收到市民正面的反饋,希望持之以恆,繼續落實和推動,創造優質的居住環境。
區議會轄下的環境衞生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長時間同食環署保持緊密溝通和聯繫,同時在社區中舉行衞生黑點清理計劃,有賴各區民政事務處統籌,食環署和社區等互相配合,令「官商民」三方面合作取得最大成果。該委員會主席林德成議員希望政府更多聆聽市民心聲,更多與市民溝通,善用社區平台收集民意,共同探討和交流,以尋求問題解決方案,同時可以邀請市民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增強他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參與感。
過往環境問題複雜難解,李智謙表示,九龍城民政事務處在打擊衞生黑點計劃中擔任統籌和協調角色,不同政府部門為解決環境問題作出努力,例如食環署加強日常清掃和執法工作,路政署屋宇署渠物署亦各司其職。李智謙強調部門要繼續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放鬆打擊衞生黑點的力度,更認為工作重點在於要堅持。
【打擊衞生黑點之四:北角】
北角各部門聯合打擊 煙火氣息背後的衞生難題迎刃而解
新一屆特區政府去年上任伊始,隨即展開「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由警方、食環署等部門展開聯合行動,致力解決困擾居民多年的環境衞生難題。
適逢農曆新年,北角春秧街一帶人頭湧湧,商販叫賣聲、斬豬肉聲不絕於耳,煙火氣息十足。在「打擊衞生黑點計劃」前,春秧街道路兩旁既有住宅,又有街市店鋪,商戶將貨物擺出路面,阻路亂象影響市民出行,違例泊車亦阻礙交通,更在不時有電車經過的春秧街埋下交通隱患。此外,鼠患、垃圾堆積和廢棄車輛等亦構成環境衞生困擾。
東區民政事務專員陳尚文表示,配合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在去年8月提出的「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東區民政處、食環署和警方等部門持續打擊相關現象,着力加強執法,又聯同地區領袖展開宣傳教育工作,包括派發傳單,提升市民意識;針對交通問題,聯同警方處理違例泊車問題。
去年11月26日,東區民政處舉辦「東區清潔日」,政府各部門攜手市民進行清潔,一方面提高市民意識,另一方面通過政府與市民合作,推動東區成為宜居的地方。滅鼠方面,政府大力預防,增加資源和人手大力滅鼠,亦引入新科技和推出夜間滅鼠安排,在店鋪夜晚收檔後,食環署人員能更好聚焦滅鼠工作,過去半年間捕鼠數量增加三成,取得良好效果;棄置車輛問題則與運輸署等部門合作,移除後巷棄置車輛,務求街道暢通無阻。
在各方齊心合作下,現時春秧街環境大大提升,街邊不再堆積大量垃圾或雜物,路面暢通,方便市民出行。市民樂見環境改善,街邊店鋪生意有增無減,陳尚文形容是「雙贏」局面。未來政府將持續維持當區環境衞生,與店鋪保持聯繫的同時,考慮加強規管,令市民自覺遵守。另外,春秧街附近一處的天橋,過往存在堆積雜物、野鴿等衞生問題,政府決定予以拆除,從而優化環境。經過一系列優化,希望進一步平整路面,減少路面積水等問題。
食環署東區環境衞生總監潘炳揚表示,食環署和警方自去年6月起聯合行動打擊店鋪阻街,加強街道清潔及打擊非法棄置垃圾工作。如今店鋪非法擴展營業範圍及阻礙交通等情況大大改善,檢控有所減少,執法工作更為簡單。此外,食環署安排便衣巡邏打擊非法棄置垃圾行為,大幅改善環境衞生,又安排夜間滅鼠工作,成效大幅提升。未來將繼續配合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在民政處統籌下,重鋪路面並呼籲商鋪配合,繼續加強夜間捕鼠工作,安排更多人手,希望進一步改善環境衞生。
社區代表黃偉泉扎根春秧街43年,他說,以前這裏店鋪阻街現象嚴重,市民出入不便,時常有口角發生。自政府部門聯合行動以來,貨物更少、商販更自律、員工更開心、市民更方便,「比以前好左一百倍都唔止」。現時衞生黑點問題獲正視,他希望政府進一步改善道路坑坑窪窪的問題。
街坊羅女士表示,以往春秧街「污糟邋遢」、人車共行,春節前情況更為惡劣,新一屆政府上任後不久就大幅改善了過往幾十年的難題,十分開心,直言「好難得」,相信是政府下功夫解決的成果,「一定會俾個like」。
【打擊衞生黑點之三:黃大仙】
昔日新村多耆老 黃大仙多部門聯合打擊阻街亂象
黃大仙鳳凰新村於上世紀60年代初期發展,過往的新式唐樓和洋樓在時光荏苒中變成「三無大廈」,如今區內居民亦多為長者。在雙鳳街和環鳳街附近多斜路,兩旁有蔬菜生果店鋪、食肆及安老院舍,過往店鋪阻街和非法棄置垃圾的情況十分嚴重,阻礙行人和行車安全之餘,更對長者出行及院舍院友送醫治療造成不便。
新一屆特區政府去年上任伊始,隨即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各部門着力清理全港逾600個衞生黑點,致力解決非法棄置垃圾、鼠患、店鋪阻街等環境衞生難題,提升港人居住舒適度。
街坊金姐住在翠鳳街30餘年,直言這裏「山多、街多、斜路多、唐樓多」,路面坑坑窪窪,對長者尤其是輪椅出行造成困擾。她過往多次反映衞生問題,一路無人跟進,直至去年新一屆政府上任,經過「大洗」的鳳凰新村,街道乾淨整潔,蚊蟲亦大幅減少。她指,十分滿意這一變化,環境衞生要靠大家共同維繫,希望繼續保持。金姐又大讚特首李家超,更提到滿意與內地通關,希望再接再厲,解決更多民生事項。
社區幹事楊諾軒服務社區七年,期間不斷有居民投訴衞生問題,主要集中在店鋪阻街和鼠患現象,亦有安老院舍投訴有店鋪將發泡膠箱和貨物擺放在路邊影響長者接送服務。自新一屆政府展開「打擊衞生黑點計劃」,收到很多街坊的讚賞,過往嚴重的環境問題已不復存在。不過,當區地處半山腰,區內多「三無大廈」,加大食環署收集垃圾的壓力,希望政府增加小型垃圾收集中心,方便垃圾的處理和收集。
黃大仙民政事務專員黃智華表示,在去年「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中,警方和食環署聯合行動模式,警方根據《簡易程序治罪條例》(第228章)要求阻街的店鋪在期限內清除阻街物品,否則食環署會移除相關物品,並視乎證據和具體情況,向物品擁有人提出檢控,或由警方向法庭申請沒收無人認領的相關物品。他認為,相對於以往向造成店鋪阻街的人士新的執法模式較以往發出1500元定額罰款通知書,更具阻嚇力,能夠有效遏止商舖佔用公眾地方的行為。
自行動開始以來,環境衞生情況得到明顯改善,黃智華等人陸續收到街坊和地區人士的讚賞和支持,感到十分開心。他指工作取得成效離不開各部門互相配合,因地區行政十分注重跨部門協作,不同部門各司其職,有不同的職權范圍,透過跨部門協作,由民政處統籌,食環署打擊阻街行為並作出檢控,大大提升了地區行政效率。
展望未來,黃智華希望繼續透過跨部門行動進行執法,將來之不易的整潔持之以恒地貫徹下去,同時將加強宣傳教育,希望提升相關店鋪自律性,讓市民大眾明白環境衞生的重要性。
【打擊衞生黑點之二:油尖旺】
店鋪阻街及交通衞生隱患 油尖旺多部門聯合行動精準打擊
新一屆特區政府去年上任伊始,隨即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各部門着力清理全港逾600個衞生黑點。
旺角新填地街(旺角道至登打士街段)為區内五金機械店鋪的集中地,過往五金機械店佔用店鋪門前行人路及馬路,擺放五金及機械製品,違例泊車情況亦非常嚴重,久而久之成為旺角區內店鋪阻街的黑點之一。去年11月29日,衞生署、油尖旺區民政事務署及警方展開聯合行動,對相關店鋪展開宣傳教育的工作,包括懸掛宣傳橫額、與地區人士派發宣傳單張及向店鋪負責人發出警告通知。
市民趙沛賢從出世就住在這裏,他回憶指衞生問題從成長時期就一直存在,且情況極其惡劣,街坊不敢踏入半步,是「好大轉變」。他十分認可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後,做出的諸多成績,希望未來在保持環境衞生方面的工作,通過人力、物力、財力、政策等各方面的配合,達至持之以恆,又呼籲當區居民自律,否則日復一日,環境越來越差。
油尖旺民政事務專員余健強表示,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領導的地區事項工作小組在全港18區推行打擊衞生黑點,在油尖旺區各部門互相配合,展開清潔工作,又針對五金店鋪阻街行為展開聯合行動,對相關人員進行勸籲並通過告示,提醒盡快移除貨物,行動進行後取得良好效果。他續指,除了持續各部門聯合行動,亦將聯同地區人士落區宣傳,對市民和商舖進行教育工作,同時讓他們感受到政府持續打擊衞生黑點的決心。
食環署旺角區環境衞生總監葉國祥表示,截至今年1月12日,食環署及警方一共於上述地點進行5次聯合行動,期間食環署於上述地點向阻街的店鋪共發出21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及2張傳票,並清理340公斤的廢物。警方針對危及道路使用者及交通阻塞等違例事項,共發出57張定額罰款通知書,並針對擺放在馬路的貨物發出5張清除阻礙物通知書。同時,食環署協助警方清除共780公斤阻礙物。
展望未來,葉國祥表示,食環署未來將繼續與警方的聯合行動及加強巡邏,希望店鋪阻街行為不會再繼續,及持續執法以起到阻嚇作用。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轄下的的地區統籌小組,也會將現有法律再作研究增加法則和擴大政府人員權力,更好執法,維持現有秩序。
油尖旺區議員許德亮表示,店鋪阻街情況不復存在,避免人車爭拗,環境衞生例如鼠患、污水等問題亦有改善。作為區議員,他收到的街坊投訴少了。若對衞生情況進行打分,滿分100分,他指過往只有10分,現在可以打95分以上。他希望政府持續打擊衞生黑點的相關行動,再配合食環署「先警告 後檢控」的政策,提升市民意識。
【打擊衞生黑點之一:深水埗】
多部門合作精準打擊衞生黑點 深水埗「蛇巷」舊貌換新顏
新一屆特區政府去年上任伊始,隨即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各部門着力清理全港逾600個衞生黑點。
深水埗「蛇巷」位於長沙灣道171號旁邊,上世紀90年代,這裏興起玉器跳蚤市場,之後被一位女士長期霸佔堆積大量雜物,還飼養貓狗,造成嚴重環境衞生問題和鼠患,情況尤為惡劣。
多年來,受影響的住戶和商戶不斷向當區區議員和食環署反映和投訴,但衞生問題遲遲不能解決。2020年起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居民更是擔憂和重視環境衞生問題。街坊張先生自上世紀60年代起在「蛇巷」居住和經營飲食生意,他向記者表示,一直以來雜物堆積造成路面嚴重阻塞,無法正常開門,更造成後巷蟑螂遍布、老鼠橫行,直言「好污糟」。
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相關規定,食物環境衞生署如發現任何物品或東西的擺放方式妨礙街道潔淨工作,可向物主送達通知書移走物品,如物主不遵辦,食環署會將有關物品移走。深水埗區議員劉佩玉表示,過往大量居民投訴雜物堆積、鼠患、阻塞消防通道等環境衞生問題,惟政府執法需參照條例規定,僅靠貼通告這種「貓捉老鼠」式的做法無助長期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希望政府未來重新審視及修改法例。「蛇巷」衞生問題錯綜複雜,牽扯不同政府部門,例如棄置單車屬地政署,阻塞後巷消防通道屬消防署,貓狗問題屬漁護署,鼠患問題屬食環署,希望各部門集中力量合作處理,在打擊衞生黑點問題上加強執法的同時,向市民加強宣傳工作,鼓勵舉報,提升環境改善。
隨着「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的展開,去年8月,政府展開聯合行動,一夜間清除「蛇巷」所有雜物。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黃昕然表示,聯合清理行動涉及多部門參與,加設花盆和擋柱等裝置防止再有市民堆積雜物。跨部門工作十分重要,但尤為重要的是行動前的溝通協作,有助提升工作效率,爭分奪秒解決問題。行動過後,黃昕然亦收到附近居民的感謝信,讚賞新政府上任後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提出的「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並作出徹底行動。
時隔數月,環境衞生情況保持良好狀態,但如何持之以恆,杜絕過往亂象再現呢?黃昕然指,食環署人員日常會進行清理工作,民政事務處,也會與之合作加強巡查。此外,深水埗中南分區委員會提出計劃,實施「後巷人工智能監察系統」試驗計劃,安裝多部攝像機每隔4小時進行拍照,系統透過比較照片確定可能是垃圾的物件,並透過電郵發送信息或發送短訊到指定人員手機。善用創新科技手段,無需人手實時巡邏,該區將選取部分地點進行先行先試,若取得良好效果將再推廣。
劉佩玉表示,在特首李家超帶領下的新一屆特區政府,秉持「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集中政府各個部門,由民政事務總署統籌,展現打擊衞生黑點的決心。現時政府高度配合和大力推動提升市容市貌的工作,「蛇巷」雜物已被清理,鼠患等問題不復存在,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張先生表示,現時後巷恢復乾淨整潔,直言「難得」,附近住戶對這一變化十分滿意,值得「俾多幾個like」,亦對政府充滿信心,相信「蛇巷」會長此以往保持乾淨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