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政府打击卫生黑点计划
政府打击卫生黑点计划

主题报道

【打击卫生黑点之五:红磡】

打击卫生黑点成效显著 红磡街坊大赞政府雷厉风行

红磡红湖大厦位于芜湖街18-22号,其后巷一直以来就属于当区卫生黑点之一,本就不宽敞的小路上堆满垃圾和杂物,更有污水流淌,人来人往,造成诸多不便。新一届政府上任后,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带领各部门展开「政府打击卫生黑点计划」。行动至今,取得成效显著。

街坊丘女士住在这一带逾40年,逢年过节时商铺将杂物堆放在公众地方,她身为社区义工,收到很多街坊投诉无果。丘女士指,杂物堆积在后巷,一来容易引起火警,二来日晒雨淋滋生细菌,在疫情下给街坊的健康带来隐患。现时街道回复乾净整洁,丘女士感到开心,希望未来加强沟通,政府部门在「特首效应」的带领下心系民生,做事「快、靓、正」,对特首李家超充满信心,相信政府在各项工作上会做得更好。

林女士表示,1990年代搬入红磡一带,过往楼宇间道路挤逼、卫生情况堪忧,困扰居民已久。新一届政府带领下,政府人员工作雷厉风行,市民深有体会,有信心香港大放光彩。

九龙城署理高级行政主任李智谦表示,以往附近商户习惯将发泡胶箱等摆放在后巷,不仅影响市容和阻塞通道,也为老鼠提供藏身地点,箱内的菜渣也为老鼠提供食物,导致严重鼠患问题。

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带领的打击卫生黑点的计划,统筹政府各个部门,产生协同效应,针对性处理卫生问题,取得显著成效,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行动亦收到市民正面的反馈,希望持之以恒,继续落实和推动,创造优质的居住环境。

区议会辖下的环境卫生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长时间同食环署保持紧密沟通和联系,同时在社区中举行卫生黑点清理计划,有赖各区民政事务处统筹,食环署和社区等互相配合,令「官商民」三方面合作取得最大成果。该委员会主席林德成议员希望政府更多聆听市民心声,更多与市民沟通,善用社区平台收集民意,共同探讨和交流,以寻求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可以邀请市民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增强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参与感。

过往环境问题复杂难解,李智谦表示,九龙城民政事务处在打击卫生黑点计划中担任统筹和协调角色,不同政府部门为解决环境问题作出努力,例如食环署加强日常清扫和执法工作,路政署屋宇署渠物署亦各司其职。李智谦强调部门要继续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放松打击卫生黑点的力度,更认为工作重点在于要坚持。

【打击卫生黑点之四:北角】

北角各部门联合打击 烟火气息背后的卫生难题迎刃而解

新一届特区政府去年上任伊始,随即展开「政府打击卫生黑点计划」,由警方、食环署等部门展开联合行动,致力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环境卫生难题。

适逢农历新年,北角春秧街一带人头涌涌,商贩叫卖声、斩猪肉声不绝于耳,烟火气息十足。在「打击卫生黑点计划」前,春秧街道路两旁既有住宅,又有街市店铺,商户将货物摆出路面,阻路乱象影响市民出行,违例泊车亦阻碍交通,更在不时有电车经过的春秧街埋下交通隐患。此外,鼠患、垃圾堆积和废弃车辆等亦构成环境卫生困扰。

东区民政事务专员陈尚文表示,配合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在去年8月提出的「政府打击卫生黑点计划」,东区民政处、食环署和警方等部门持续打击相关现象,着力加强执法,又联同地区领袖展开宣传教育工作,包括派发传单,提升市民意识;针对交通问题,联同警方处理违例泊车问题。

去年11月26日,东区民政处举办「东区清洁日」,政府各部门携手市民进行清洁,一方面提高市民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政府与市民合作,推动东区成为宜居的地方。灭鼠方面,政府大力预防,增加资源和人手大力灭鼠,亦引入新科技和推出夜间灭鼠安排,在店铺夜晚收档后,食环署人员能更好聚焦灭鼠工作,过去半年间捕鼠数量增加三成,取得良好效果;弃置车辆问题则与运输署等部门合作,移除后巷弃置车辆,务求街道畅通无阻。

在各方齐心合作下,现时春秧街环境大大提升,街边不再堆积大量垃圾或杂物,路面畅通,方便市民出行。市民乐见环境改善,街边店铺生意有增无减,陈尚文形容是「双赢」局面。未来政府将持续维持当区环境卫生,与店铺保持联系的同时,考虑加强规管,令市民自觉遵守。另外,春秧街附近一处的天桥,过往存在堆积杂物、野鸽等卫生问题,政府决定予以拆除,从而优化环境。经过一系列优化,希望进一步平整路面,减少路面积水等问题。

食环署东区环境卫生总监潘炳扬表示,食环署和警方自去年6月起联合行动打击店铺阻街,加强街道清洁及打击非法弃置垃圾工作。如今店铺非法扩展营业范围及阻碍交通等情况大大改善,检控有所减少,执法工作更为简单。此外,食环署安排便衣巡逻打击非法弃置垃圾行为,大幅改善环境卫生,又安排夜间灭鼠工作,成效大幅提升。未来将继续配合政府打击卫生黑点计划,在民政处统筹下,重铺路面并呼吁商铺配合,继续加强夜间捕鼠工作,安排更多人手,希望进一步改善环境卫生。

社区代表黄伟泉扎根春秧街43年,他说,以前这里店铺阻街现象严重,市民出入不便,时常有口角发生。自政府部门联合行动以来,货物更少、商贩更自律、员工更开心、市民更方便,「比以前好左一百倍都唔止」。现时卫生黑点问题获正视,他希望政府进一步改善道路坑坑洼洼的问题。

街坊罗女士表示,以往春秧街「污糟邋遢」、人车共行,春节前情况更为恶劣,新一届政府上任后不久就大幅改善了过往几十年的难题,十分开心,直言「好难得」,相信是政府下功夫解决的成果,「一定会俾个like」。

【打击卫生黑点之三:黄大仙】

昔日新村多耆老 黄大仙多部门联合打击阻街乱象

黄大仙凤凰新村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发展,过往的新式唐楼和洋楼在时光荏苒中变成「三无大厦」,如今区内居民亦多为长者。在双凤街和环凤街附近多斜路,两旁有蔬菜生果店铺、食肆及安老院舍,过往店铺阻街和非法弃置垃圾的情况十分严重,阻碍行人和行车安全之余,更对长者出行及院舍院友送医治疗造成不便。

新一届特区政府去年上任伊始,随即展开为期三个月的「政府打击卫生黑点计划」,各部门着力清理全港逾600个卫生黑点,致力解决非法弃置垃圾、鼠患、店铺阻街等环境卫生难题,提升港人居住舒适度。

街坊金姐住在翠凤街30余年,直言这里「山多、街多、斜路多、唐楼多」,路面坑坑洼洼,对长者尤其是轮椅出行造成困扰。她过往多次反映卫生问题,一路无人跟进,直至去年新一届政府上任,经过「大洗」的凤凰新村,街道乾净整洁,蚊虫亦大幅减少。她指,十分满意这一变化,环境卫生要靠大家共同维系,希望继续保持。金姐又大赞特首李家超,更提到满意与内地通关,希望再接再厉,解决更多民生事项。

社区干事杨诺轩服务社区七年,期间不断有居民投诉卫生问题,主要集中在店铺阻街和鼠患现象,亦有安老院舍投诉有店铺将发泡胶箱和货物摆放在路边影响长者接送服务。自新一届政府展开「打击卫生黑点计划」,收到很多街坊的赞赏,过往严重的环境问题已不复存在。不过,当区地处半山腰,区内多「三无大厦」,加大食环署收集垃圾的压力,希望政府增加小型垃圾收集中心,方便垃圾的处理和收集。

黄大仙民政事务专员黄智华表示,在去年「政府打击卫生黑点计划」中,警方和食环署联合行动模式,警方根据《简易程序治罪条例》(第228章)要求阻街的店铺在期限内清除阻街物品,否则食环署会移除相关物品,并视乎证据和具体情况,向物品拥有人提出检控,或由警方向法庭申请没收无人认领的相关物品。他认为,相对于以往向造成店铺阻街的人士新的执法模式较以往发出1500元定额罚款通知书,更具阻吓力,能够有效遏止商铺占用公众地方的行为。

自行动开始以来,环境卫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黄智华等人陆续收到街坊和地区人士的赞赏和支持,感到十分开心。他指工作取得成效离不开各部门互相配合,因地区行政十分注重跨部门协作,不同部门各司其职,有不同的职权范围,透过跨部门协作,由民政处统筹,食环署打击阻街行为并作出检控,大大提升了地区行政效率。

展望未来,黄智华希望继续透过跨部门行动进行执法,将来之不易的整洁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同时将加强宣传教育,希望提升相关店铺自律性,让市民大众明白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打击卫生黑点之二:油尖旺】

店铺阻街及交通卫生隐患 油尖旺多部门联合行动精准打击

新一届特区政府去年上任伊始,随即展开为期三个月的「政府打击卫生黑点计划」,各部门着力清理全港逾600个卫生黑点。

旺角新填地街(旺角道至登打士街段)为区内五金机械店铺的集中地,过往五金机械店占用店铺门前行人路及马路,摆放五金及机械制品,违例泊车情况亦非常严重,久而久之成为旺角区内店铺阻街的黑点之一。去年11月29日,卫生署、油尖旺区民政事务署及警方展开联合行动,对相关店铺展开宣传教育的工作,包括悬挂宣传横额、与地区人士派发宣传单张及向店铺负责人发出警告通知。

市民赵沛贤从出世就住在这里,他回忆指卫生问题从成长时期就一直存在,且情况极其恶劣,街坊不敢踏入半步,是「好大转变」。他十分认可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后,做出的诸多成绩,希望未来在保持环境卫生方面的工作,通过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各方面的配合,达至持之以恒,又呼吁当区居民自律,否则日复一日,环境越来越差。

油尖旺民政事务专员余健强表示,由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领导的地区事项工作小组在全港18区推行打击卫生黑点,在油尖旺区各部门互相配合,展开清洁工作,又针对五金店铺阻街行为展开联合行动,对相关人员进行劝吁并通过告示,提醒尽快移除货物,行动进行后取得良好效果。他续指,除了持续各部门联合行动,亦将联同地区人士落区宣传,对市民和商铺进行教育工作,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政府持续打击卫生黑点的决心。

食环署旺角区环境卫生总监叶国祥表示,截至今年1月12日,食环署及警方一共于上述地点进行5次联合行动,期间食环署于上述地点向阻街的店铺共发出21张定额罚款通知书及2张传票,并清理340公斤的废物。警方针对危及道路使用者及交通阻塞等违例事项,共发出57张定额罚款通知书,并针对摆放在马路的货物发出5张清除阻碍物通知书。同时,食环署协助警方清除共780公斤阻碍物。

展望未来,叶国祥表示,食环署未来将继续与警方的联合行动及加强巡逻,希望店铺阻街行为不会再继续,及持续执法以起到阻吓作用。就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辖下的的地区统筹小组,也会将现有法律再作研究增加法则和扩大政府人员权力,更好执法,维持现有秩序。

油尖旺区议员许德亮表示,店铺阻街情况不复存在,避免人车争拗,环境卫生例如鼠患、污水等问题亦有改善。作为区议员,他收到的街坊投诉少了。若对卫生情况进行打分,满分100分,他指过往只有10分,现在可以打95分以上。他希望政府持续打击卫生黑点的相关行动,再配合食环署「先警告 后检控」的政策,提升市民意识。

【打击卫生黑点之一:深水埗】

多部门合作精准打击卫生黑点 深水埗「蛇巷」旧貌换新颜

新一届特区政府去年上任伊始,随即展开为期三个月的「政府打击卫生黑点计划」,各部门着力清理全港逾600个卫生黑点。

深水埗「蛇巷」位于长沙湾道171号旁边,上世纪90年代,这里兴起玉器跳蚤市场,之后被一位女士长期霸占堆积大量杂物,还饲养猫狗,造成严重环境卫生问题和鼠患,情况尤为恶劣。

多年来,受影响的住户和商户不断向当区区议员和食环署反映和投诉,但卫生问题迟迟不能解决。2020年起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居民更是担忧和重视环境卫生问题。街坊张先生自上世纪60年代起在「蛇巷」居住和经营饮食生意,他向记者表示,一直以来杂物堆积造成路面严重阻塞,无法正常开门,更造成后巷蟑螂遍布、老鼠横行,直言「好污糟」。

根据《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相关规定,食物环境卫生署如发现任何物品或东西的摆放方式妨碍街道洁净工作,可向物主送达通知书移走物品,如物主不遵办,食环署会将有关物品移走。深水埗区议员刘佩玉表示,过往大量居民投诉杂物堆积、鼠患、阻塞消防通道等环境卫生问题,惟政府执法需参照条例规定,仅靠贴通告这种「猫捉老鼠」式的做法无助长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希望政府未来重新审视及修改法例。「蛇巷」卫生问题错综复杂,牵扯不同政府部门,例如弃置单车属地政署,阻塞后巷消防通道属消防署,猫狗问题属渔护署,鼠患问题属食环署,希望各部门集中力量合作处理,在打击卫生黑点问题上加强执法的同时,向市民加强宣传工作,鼓励举报,提升环境改善。

随着「政府打击卫生黑点计划」的展开,去年8月,政府展开联合行动,一夜间清除「蛇巷」所有杂物。深水埗民政事务专员黄昕然表示,联合清理行动涉及多部门参与,加设花盆和挡柱等装置防止再有市民堆积杂物。跨部门工作十分重要,但尤为重要的是行动前的沟通协作,有助提升工作效率,争分夺秒解决问题。行动过后,黄昕然亦收到附近居民的感谢信,赞赏新政府上任后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提出的「政府打击卫生黑点计划」,并作出彻底行动。

时隔数月,环境卫生情况保持良好状态,但如何持之以恒,杜绝过往乱象再现呢?黄昕然指,食环署人员日常会进行清理工作,民政事务处,也会与之合作加强巡查。此外,深水埗中南分区委员会提出计划,实施「后巷人工智能监察系统」试验计划,安装多部摄像机每隔4小时进行拍照,系统透过比较照片确定可能是垃圾的物件,并透过电邮发送信息或发送短讯到指定人员手机。善用创新科技手段,无需人手实时巡逻,该区将选取部分地点进行先行先试,若取得良好效果将再推广。

刘佩玉表示,在特首李家超带领下的新一届特区政府,秉持「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理念,集中政府各个部门,由民政事务总署统筹,展现打击卫生黑点的决心。现时政府高度配合和大力推动提升市容市貌的工作,「蛇巷」杂物已被清理,鼠患等问题不复存在,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张先生表示,现时后巷恢复乾净整洁,直言「难得」,附近住户对这一变化十分满意,值得「俾多几个like」,亦对政府充满信心,相信「蛇巷」会长此以往保持乾净整洁。